一只手扶着这个树墩子,另一只手很沉稳,用楷体在上面慢慢地雕刻着:“己酉年,辛未月、乙酉日、丙子时。”
全神贯注地将它刻在树墩子上,我才松了口气,然后将刻刀伸手递回给了王三喜。
“初九,你字写得也挺好看的。”薛小雅夸赞道。
“就是从小跟我爸一块儿写得多。”我这么跟她说道。
这话我倒也没有撒谎过,一来是我读书用工,二来是我爸从小写毛笔字的时候,都让我跟他一块儿练习。
要说这一手楷体字,我写的确实还行。
“王叔,能不能找个有明火的地方,我得把这个树墩子烧了。”
王三喜一听这话,笑了说道:“咱们王家大院就是做饭的地方,咋能没有明火呢。哪怕没有,只要罗看事儿要,我都得给你点出来一堆火。”
“你们跟我走,给你弄个烤炉,就扔里面烧。”
“王叔,这不行。这个树墩子扔进去,烧焦了我还得把它拿出来。”
王三喜眉头微锁,然后沉思片刻说道:“那咱们去烧水的地方,那里生的柴火。等它快烧完了,再用铁钳把它夹出来就行。”
“这个办法可以。”我心里一喜,这王家大院不愧是从清末干到现在的,这里面还真是要啥有啥。
全都齐活了。
“走吧,罗看事儿。”王三喜领着我们重新往里走,先跨越了我们吃饭那西边的巷子,一直往深走,然后引着我们再往西走。
竹楼在前面,戏台子在后面。
往西走是一对金黄色的铜炉,那都是高高的大炉,一边走,脸上都有那种高温铺面的炽热感。
我们往进走,终于看见了个铁大炉子,这下面是生着柴火。
王三喜还不忘给我们介绍道:“这都是好柴,里面的水也是山上的清泉,让人运过来的,这水不是用来喝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