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问题。
而是性格的问题。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也不错。
朱元璋是一个谨慎人,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这个战略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性格之中谨慎的一面的。但是朱元璋也不是没有冒险之举,朱元璋好几次,自己在降兵营中过夜,让降兵为护卫,以示朱元璋对降兵的信任,才能拉拢人心。
至于鄱阳湖之战,几次被焚烧座船,朱元璋换船再战。可见朱元璋的勇气。
而朱标的性格之中,谨慎的一部分大大加强。特别是他知道靖难之事后,更是如此。
让他主动做冒险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说道:“明白就好。沐英还没有走,你收拾一下,去北平坐镇吧。与沐英一起。”
太子一愣,说道:“父皇想要废我吗?”
朱元璋说道:“我说了,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去北平住几年,等南京的事情什么时候尘埃落定。什么时候回来吧。”
朱元璋有没有想废太子的意思。但是对太子今日的举动,也太过失望了,因为太子在南京,已经成为阻碍了。朱元璋甚至可以想象,会有很多人以太子的名义来阻碍新法。
对于,这些人,朱元璋早就准备打开杀戒。
但是要将他们与太子分割开来,否则朱元璋想不废太子,都不行了。
毕竟,在自己的大业之中,与儿女情长之上,朱元璋永远想的是自己的大业,而不是儿子。即便太子承欢膝下这么多年,也是如此,朱元璋的心肠很软,对自己的子女很好。但心肠也很硬,在大事上,手段酷烈之极。
今日同样如此。
当两者不能兼得的时候,就显露出朱元璋的本色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