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大木,煤铁,等等。开辽,不仅仅是为了工业。也是为了稳定北方。消除隐患。这数年之内,估计是无法分身的。
不过,天下并不是单单我一个人才。没有我。这一件事情,也能照办。
太子说道:不错。这样吧,你且遥领少府令。你的弟子黄子澄,我看他做事也不错。就调入京师为少府丞,整合京师附近的场子,你觉得如何?
何夕想了想说道:大兄的想法是极好的。只是,黄子澄不合适。他太年轻了。有一个人比他更合适。
在建立少府体系,或者说,国有企业体系上,何夕与太子是一致的。所以,太子抽调何夕的左膀右臂。何夕虽然肉疼,但也不得不放手。这也是对朱元璋朱标自保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他在教授弟子上,一点也没有藏私。已经有人能代替做推进工业化的事情了。
当然了,何夕拦一下黄子澄,并不是阻挡黄子澄的前程。而是黄子澄升官太快了。这才几年,从河套,到辽东,从辽东再到京师,升官速度,在朝廷之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了。
这对黄子澄的将来没有什么好处。
不说别的。就看网上老是爆出一些过分年轻的官员,很多人下意识就审视这个人有没有违法乱纪。就可以看出来。
在官场上,一直论资排辈,固然是恶习,但是有时候也是要熬熬资历的。
而黄子澄就是这种情况,跟随何夕,黄子澄还怕没有升官的机会吗?她要做的是在不是这样的跃迁,而是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