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似乎蓝玉所做的事情,何夕都有一份。
丁显写得是畅快淋漓。不过写完之后。
他并不觉得,这种文字能够发表。
因为太过私人化。
官报乃是官府的喉舌。所以官报上的文字,一般都是四平八稳。这种太过激烈的文字,也最多在最后盖棺论定的时候才能写出来。而不是之前。
这一点丁显自然是知道的。
他写完之后,很是满意。随手放进稿件之中,在他看来,这一篇文章,绝对会被拿下的。也就没有在意。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
出了一点意外。
那就是蓝玉与何夕的联名奏疏,已经让满朝上下都满城风雨了。
因为打日本的反对意见太多了。
文官反对,穷兵黩武。大明士大夫对开疆拓土持消极,乃至于反对的态度,几乎能从盐铁论之中找到渊源。盐铁论之中的贤良文学之士,他们主张的就是政府尽可能减少开支。减轻百姓的负担。
战争,最好是防御战争。而不是出击。
反对政府横征暴敛。或者说扩大政府开支。这几乎是几百年了,是士大夫们的共识了。是金玉良缘。似乎朝廷放弃积极财政,或者军事政策。天下百姓就会好了。
从逻辑上来看,似乎是这样的。但问题,如果朝廷这样做的话,会让官僚与士大夫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造成了国与民皆穷。唯有官富的状况。而士大夫们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蓝玉打了高丽,打日本,打了一年打两年,目测还要打。自然让很多士大夫感到不满。
其次,很多勋贵也是不满的。
之前已经说过了。冯胜一直惦记这打蒙古的。灭了残元。成就冯胜的功业。谁想看你打日本偏僻小国。毕竟大明的资源是有限的。这边多了。其他地方就要少。
日本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