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公务员 > 第三十七章 十万两的盘子

第三十七章 十万两的盘子(4 / 4)

这也是何夕没有想到的。

何夕当初逛许家村。被人当成了海盗,引发了一系列误会,对何夕来说,如同清风拂面。什么也不算。但是对许家村来说,那是灭顶之灾。最后许老爷子,只能只身来请罪。宁肯死在何夕门前,只求何夕高抬贵手。

其实何夕并没有将他们怎么样?

只是在何夕这个地位上,他根本不需要说任何事情,只是一个倾向,就能让下面的人家破人亡。

好在何夕并无此意。也就放过了许家村。

这也让许家村感恩戴德。

于是在许家的引领之下,何夕算是彻底调查了宁波造船业。通过了宁波造船业,管中窥豹,看到大明民间造船业的情况。

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凋零。

比起元代差太多了。

朱元璋禁海令,对造船业打击太大,不许远洋贸易,就没有人造大船。即便是近海贸易,也面对重重阻碍。虽然朱元璋无意于此。但是上面说一下面做十的事情,不在少数。

很多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跑海。因为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总之,连近海贸易额,也下降得厉害。官府的船只甚至要超过民间的船只。m..??m

但是官府的船只也是有定数的。大多是卫所的船只。合浙江一省之力,也不过三四百艘船。里面还有大量的小船。而大明水师的船只,更多适合近海。甚至在近海有优势。对于远洋就不行了。

所以船,合适航海的船只,是何夕面对一大难题。

偏偏面对造船周期,从存储木料,到造好船只,需要三年以上。即便,而今用储备的木料,且不说有没有。直接造船,也需要近一年的时间。

所以,这就是何夕面对最大的问题?

去什么地方搞船?而造船是根本来不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