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都承担赋役。一个承担的就少了。
但是功臣集团们想要的,与朱元璋大政是完全敌对。
一个人要几百顷地。淮西集团将领,能排得上号的,有几百人。都这样,且不说大明朝廷亏损多少赋税。单单说这个带头作用,上行下效。他们这样做了,下面能不学样。
一旦形成风潮。即便朱元璋也未必能管得住。
更不要说,朱元璋答应了。这些人就能消停。
什么叫做得寸进尺?什么叫做贪得无厌。
朱元璋对人性把握得很清楚。一旦承认,这些功臣们因为功劳有特权。给予让步。很多时候,不会让他们满意,反而喂大他们的胃口。他们打天下有功,该荣华富贵。这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难道不应该听他们的话,为什么要听那些大头巾的。有了经济上的特权,难道不应该有政治上的特权。
总之,一句话。
双方最大的分歧是,朱元璋觉得,这天下是俺老朱的。淮西集团很多人觉得。这天下是朱家,但是也是我们打下来的。你朱元璋吃大头,我们不能吃小头吗?
其实,朱元璋其实并不是一点特权都没有给这些勋贵的。否则他们头上的爵位,是怎么来的?爵位本身就带有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但是,这些人并不是如汤和那么知足。大多心存不满。
当然了,其实在汤和这个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与皇帝的关系,而不是那些有的没的,其他的东西,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只要与皇帝关系好,什么东西没有。
但是淮西集团很多人,与朱元璋的关系虽然好,但好不到那个份上。所以他们才想要更实惠的东西。
当然了,还有一点小小问题。那就是朱元璋本性有点抠门。朱元璋认为给足的东西,别人可不这样看。
就好像大明俸禄。朱元璋制定大明俸禄,虽然少。但是朱元璋不欠俸,逢年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