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新词了。
在古代也有,甚至与现代的意思偏差并不大。
只是何夕赋予实事求是这上面的意义,天生的与天人感应,天人相应等概念相抵触。别的不说了。按照实事求是的标准来看,理学相当一部分,就是何夕所谓的想当然耳。
苏伯衡并不是对理学思想完全不接受,但是他是觉得理学思想,应该能经受住质疑,也必须接受质疑。
苏伯衡给程朱理学挑刺,能被欢迎才怪。所以,在他看来,何夕也是给程朱理学挑刺,他乐见其成。
程汝器说道:“这本就是做学问的正道,没有什么好质疑,只是数学在学问上有什么应用?我却是不知道的。”
前文说过,朱升的学问在这个时代,是一股清流。因为他没有师承,大多是自学的。没有传承,也没有什么包袱,自然也不觉得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何夕说道:“这一点,等上课之后,自然会给两位讲的。”何夕转过头来,问姚广孝说道:“姚兄,你的意思是-----”
姚广孝来之前,本来就研究过何夕的。此刻听何夕这样说,再与胡伯衡,程汝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何夕的想法他已经揣摩明白了。
不,不是何夕的想法,而是朱元璋的想法,他已经想明白了。
“陛下,不喜欢当世学说,或以为当世学说不足以治国,欲收纳学者,另成一家,如汉武之用公羊,汉宣之用梁谷,倒不是不成。只是何夕是能顶大梁的吗?”
“不过,不管是不是,都是一场好戏。岂能不看。”
每一个学派崛起,都必须有一个,或者几个核心的学者。这是无可替代。姚广孝并不觉得何夕能够做到。并不妨碍他留下来,近距离接触这一切。
“我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