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太子说不出来反对的话。只是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太子微微一顿,说道;“父皇,吏部尚书已经告急,一下子补充这么多官员,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
朱元璋说道:“老规矩,让那些罪不至死的戴罪立功便是了。”
别的朝代的戴罪立功,与洪武朝的戴罪立功是完全不一样的。朱元璋发明了一种办法,让犯事的官员,戴着枷锁在朝廷办事。简直是不可礼遇。一边在精神上羞辱他们,带着沉重的枷锁。另外让他们掌控大权,处理朝政。
会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这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好几次大案过后,官员空缺,朱元璋就这样办过。
太子已经劝过朱元璋很多事情。说什么士可杀不可辱。但是朱元璋这里,我偏辱之,看他如何?
实际上也不如何。
或许朱元璋看得准,大部分有骨气,说不行的。宁死不屈的,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辱了也就辱了。根本什么也不会做,甚至还会跪舔。
只是很多东西,都是要培养的。士风这个东西也是如此,朱元璋瞧不起这些人,肆意摧残。为有明一代,士风不振埋下了种子。
朱元璋转过头来,看着何夕说道:“何夕,这个案子该怎么办?”
何夕深吸一口气,说道:“按法度来办。”
朱元璋有些奇怪,说道:“按法度来办?怎么办?”
何夕说道:“陛下,从吴元年就开始草拟大明律,而今已经三次改易,此律,上因唐宋之律,折冲当代之法。近乎万全,可传于后世。以为国国家重典。郭桓案,因律办之即可。”
太子心中一动,立即明白了何夕的话,说道:“对。对。对。父皇,此刻按照大明律来办,最合适不过了。”
大明律是朱元璋追求万世法典的,虽然大明律在量刑上,比唐律,宋律要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