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赛没有收入,你就是提升到90%,也是一分钱没有。
而且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工资帽收入占比问题上坚持立场的往往是并不缺钱的那些球星。
工资只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他们还有代言,球鞋合同,场外收入等等。
这些球星与其说关心的是收入,不如说关心的是他们的名声:说白了,他们不想因为向资方妥协而背上骂名。
在11月15日进行的球员工会全体投票中,30支球队的30个代表全票通过,否决资方的新方案。
这让劳资谈判陷入了几乎无法挽回局面的绝境之中。
而且随着谈判时间的拖延,五个月,双方的心态都开始出现变化。
不论是财大气粗的资方,还是无所谓收入的球星一方,两边的初衷都变得偏离了轨道。
资方的目的是削减开支,降低风险;劳方的目的是拿到他们认为属于他们付出的薪水。
可是谈着谈着,资方的目的就变成“我不信我一个资本家,家大业大还要被你打工的挟持。”
劳方的目的变成,“我们作为打工者的代表,决不能牺牲众人的利益向资本家妥协,给自己脸上抹黑。”
作为资方执行董事的比利-亨特在谈判中更是迟钝,来来回回拉扯,没有真正做好双方的协调工作。
并且参与角力的不仅仅是老板和球员,还有经纪人,还有管理层,nba球队工作者,媒体,以及搅屎棍律师。
当然,还藏着一个大内奸。
这些都导致大量时间和金钱被浪费,却依旧得不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着打着参战方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了。
只是都开打了,那就继续打下去,把无知的士兵不停的派上前线去送死。
球员们终究是要吃饭,要拿薪水养家,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