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尽皆混同在了一起,化作了一卷真切的道图,凝炼在了青荷的性命之间,显照于灵台之上。
那竟浑如是某种恒定不易的玄妙神韵。
非是因为其质直指金丹,而是因为其形归真!
感应到这道图神韵的闪瞬,楚维阳不禁回想,他是在晋升丹胎境界之后,才真正开始着手修持真形道途的,但事实上,楚维阳在接连九炼真形道途的进程之中,也曾经有过后知后觉的明悟——
自己的真形之道,其根髓的神韵,事实上可以追溯到筑基境界,追溯到这三卷道图之上,那才是道人真形的根髓所在。
但是凝聚道图这一步,却难之又难,甚至在楚维阳自己的思量之下,寻常修士于筑基境界像他这样凝练出道图来的难度,甚至远远还要胜过了跃入真形道途门径的难度。
便连楚维阳自己,昔日也半是自身勤恳修持与磋磨,半是机缘巧合的天数与灵感迸发。
诚如刚刚时,柳老丹师所评价的自身丹法一样——
“此丹法诚是曼妙也,然则其无上之要旨,犹在丹法之外!此法独楚山主可修,而世人难学也!”
事实上也结果也正是这样的,自楚维阳凝聚成道图之后,也仅仅只有允函因为伏魔妙法使得两人之间雷霆道法的牵系过甚,这才又借助着参合三元的进程,使得允函在楚维阳的一力牵引之下,凝炼出了《道母图》。
但也仅此一例而已,楚维阳要广传道法于世,总不能到了每一宗都需得是这样的传法方式,日后这法脉,也不能靠着这一途径来代代传续。
便是元门中,也少有这样的说法,未免太不成样子。
因而,昔日里在天泰道城之中,楚维阳也仅只是梳理完成了九炼丹胎境界之中,真形道途的妙法经典。
《琅霄山主说九法三相真形妙经元典》
九法三相。
事实上,仅只是从这元典天赐的名讳上面,也能够看出这妙经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