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允许继续使用回鹘文。
新疆地区太远,宗教力量太强,为了避免此起彼伏的叛乱,朱皇帝这次没有进行一刀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回鹘文字的影响力。
西夏文字是仿制汉字而改造的,西夏学者也有很多认识汉字。金国文字更是拙劣,他们自己都很少用。这两国文字,灭了也就灭了,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
回鹘文字却不同。
它从粟特人那里借来字母,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就连后世的满蒙文字,也都源自于这种字母。
一旦直接禁绝,等于把故高昌国境内的所有贵族、学者和僧侣全部变成文盲!
所以朱铭稍微缓和一点,允许回鹘文字在非官方文书和经文当中出现。以汉字的强大,又有官方的推广,干掉回鹘文字是迟早的事情,能用文化取胜的东西,就不必急于诉诸武力了。
随着大明王朝的统治加深,主动学习汉字的本地人,必然会越来越多。
被朝廷派来的,不仅有行政官员,还有许多汉地高僧。
这些高僧,以佛教徒和景教徒为主。
朱皇帝甚至直接取缔河西走廊的景教,把那里的景教寺庙全部充公,景教僧侣一股脑儿扔来安西都护府辖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学会了汉字,即将被安排到安西各景教寺庙。
佛教和景教,由于在故高昌国信徒最多,而且民间影响力最大,是大明朝廷的主要汉化目标。
高昌这边的摩尼教,由于做了几百年回鹘国教,早就脱离群众失去民间影响力,跟汉地的摩尼教完全是两回事。前者代表着贵人利益,后者却是造反专业户,双方碰到一起肯定互斥为异端。
拜火教也在持续衰落,但跟摩尼教刚好相反。
高昌摩尼教由于脱离群众,信徒大多属于上层人士。
而高昌拜火教,城里的寺庙已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