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北宋穿越指南 > 0134【道中讲学】

0134【道中讲学】(4 / 5)

在思考。

蓦地,陈渊猛然拍手:“此四句,暗合中庸大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也出自令尊之口?”

朱铭点头:“然。”

陈渊感叹:“元璋兄,真大儒也!”

同样是那四句话,在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意思是可以刚好相反的,朱铭直接把王阳明的唯心主义变成了唯物主义。

别人怎么理解都行,但在朱铭这里,“为善去恶是格物”须先明白事物的道理,再去为善去恶。可以是物理层面的,理解运用物理知识趋利避害;也可以是社会道德层面的,认清社会规律、伦理秩序,以此来惩恶扬善。

那四句话,正着读是认识论,反着读是方法论。

于是,陈渊和朱铭开始探讨,士子们静静聆听,令孤许趴在地上记录。

就连那个江西来的涂汝揆,都坐在旁边听得入神。人家虽是江西的二流货色,放在汉中却属于一等一。

天色渐黑,篝火升起。

朱铭和陈渊交流完毕,士子们开始提问。

涂汝揆首先问:“如何让格物来的知,契合孟子天性之良知?”

陈渊回答说:“天命之谓性,致良知要晓天命,归复本心而已。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讲的是儒家心性命理。多少先贤大儒,一辈子都在穷究这个。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尔等年纪轻轻,恐怕难以理解其真谛。须多看、多学、多悟,日月精进,方可摸得一鳞半爪。”

陈渊对于致良知的理解,更适合普通人。

王阳明那种致良知,对天资要求太高了,确实能教育出许多猛人,却也让无数资质平平者成为妄人。

朱铭说得更直接明白:“先立个大志,然后以其为目标,去做人,去学习,去做事。这个大志,不一定是你的天命。我等还年轻,坐井观天,只能从那一片天中寻求大志。等从井里爬出来,或许大志就变了。也可以从小就立大志,比如济世救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