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模拟:大国科技 > 第四百二十五章 用流氓的方式战胜流氓

第四百二十五章 用流氓的方式战胜流氓(2 / 7)

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的结局,因为传播学的另一个效应,是在幸存者偏差形成之后才开始发力的,那就是“沉默螺旋”。

“沉默的螺旋”这一词最早出现在1974年《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它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那么人们将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大众化”的、“正确、合理的”。

反之,如果人们并未看见自己赞同的观点,或者说即使看见了但是没有多少人的支持,甚至遭受了不少人的抨击、辩论,那么人们将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说,当“节奏”在舆论平台上占据主流的时候,参与到节奏中去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当这种声音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幸存者偏差之外的、本来不想发声,但迫于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而需要发声的人再想发声,就已经来不及了。

至此,沉默螺旋正式形成,舆论的议程设置彻底被左右,风潮开始形成,并且难以逆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想要去改变议程,就只有依靠强有力的外部力量来介入,比如官方、比如第三方监管者。

但,在当前的节奏下,有一个天然的缺陷注定了即使官方下场,也没办法去改变议程,那就是,这个议程的不可证伪性。

我说你做的不好,你怎么证明你做得好呢?

你自己就是裁判,裁判拿出来的证据,难道有人会相信吗?

我说你是结构性压迫,你要是想证明不是结构性压迫,就必须进行结构性的升格,让所谓“受到压迫”的一方获得极为显著的优势。

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并非坏事,因为媒体和舆论的作用就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但是,在当前全面互联的舆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