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大河村,有个农妇因为发现了再生稻子,被封为了穗孺人。”
“听说他们村稻子收了两次,肯定有很多粮食……”
这边一群流民议论着。
让那边几个聚在一起的汉子听到了,他们也是流民,在这群流民之中,算是领头的存在。
这三四个人对视一眼,然后同时笑起来。
他们在一起三四个月了,彼此之间早就有了默契,不需要沟通,他们就知道对方心里在盘算什么。
一大锅药很快就煮好了,不过流民多达四五百人,需要熬煮十几锅才够用,一人一碗药喝下去,就算暂时没有看到效果,也足够令人安心。
粥是一天两顿,药则一天三次,城内外支起来的大锅一天到晚就没停歇过。
沈正跟着众人忙的头晕眼花。
当初被他爹扔在大河村,被逼着秋收时,也没有累成这样。
但是他没有停下,当把一碗碗粥,一碗碗药递到那些流民手中时,他心中莫名升起一股责任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书中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到了第二天上午,城中就传来了好消息,许多高热患者的体温渐渐退了一些,虽然没有痊愈,但至少让人看到了希望。
沈县令依旧是一夜没睡,病症治疗有了方向,他可以暂时先放在一边。
但是,粮仓的粮食所剩无几。
他放下笔杆子,缓声开口道:“袁师爷,你带着我的印章走一趟,将平安县内所有商户请过来,每家必须派一个代表前来,谁要是敢违抗,直接绑了带过来。”..??m
袁师爷惊疑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平安县有难,这些富得流油的商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