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氛围也重,百姓都很喜欢谈论这些,如此一来,恐怕又要多一些传说了。
次日清早,云顶山被雾笼罩。
镜岛湖平静无波,倒映着天上细小如鱼鳞一样的积云,也倒映着鳞云之上飞过的一只巨大仙鹤。
只有少许泛舟湖上、亦或是乘舟穿过镜岛湖前往云顶山下,又低头赏湖或是抬头观云的人才得以看见,一时不免惊呼。
云顶山上正是雾重重,铁索随风晃动,传来清脆的声响,山顶没有雾,也没有人,兴许昨夜有人到了这里,清早已下山去,也许昨日并没有不惧山高路险的登山者到达这里,自然也无缘得见仙鹤的风采。
仙鹤乘风而来,直达云顶山巅。
山巅清明,没有雾瘴,也不长草,唯有无数被风侵蚀的摩崖石刻,记录着曾经在此居住的古老仙人。
尤记得当时宋游初到这里,天时地利与人和,处处精妙至极,玄妙之间他与天地相通,与山水感应,与古老的灵韵对谈,一夜便是一年。
这里对他而言无疑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如今要与天长谈,自该选到这里。
……
山下不断有人登山。
一个遇仙的传说,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一篇《云顶遇仙记》,让本就名声在外的云顶仙山又添一层仙气盛名,不知多少人慕名前来。
不断有人沿着小路往上,怀揣着寻仙问道的虔诚与心情,十几年间,将小路也踩得宽了不少。崔南溪的《云顶遇仙记》中的梨树仍在,当地官民甚至在这里修了一间亭舍,给登山人休息,过往之人无不在此驻足,朝它投去目光,甚至有人伸手去摸,将枝干摸得光滑透亮。
正是梨儿熟的时节,树上硕果累累。
石足县的新任知县也是慕名而来。
当年那位崔南溪来此登山、在此遇仙时也正是石足县的知县,这让他颇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