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个水缸,也快见底了,当书生拿起瓜瓢,给宋游装满水,差不多就真的见底了。
“先生见笑。”
“清水甘冽,亦是足下辛苦打来的,不敢见笑,只敢道谢。”
“今年是个鬼年,流年不利,到处都不太平,不是闹山贼就是闹邪物,尤以我县最盛。家家户户都过得紧巴巴,路上茶摊也开不走了,先生若是想换些干粮米面,恐怕只有到城里去了。”
“不知城中还有多远呢?”
“由此往前,还有四五十里。”
徐姓书生说着顿了一下,不禁上上下下打量着宋游一行。
道人样貌年轻,说话却老成,手中一根青玉竹杖,身后一匹没有缰绳的枣红马,竟还跟了一只燕子和一名女童,倒也新奇。
那女童漂亮得不似凡人,干净得也不像远道而来的人,此时正仰着头,一眨不眨的盯着他挂在房梁上的几只烟熏耗子。
这一行看起来并不普通。
书生心意一动,不禁问道:
“先生可会除妖之法?”
道人还没有说话,女童便从房梁上收回目光,率先回答道:“我家道士最会除妖了!”
“当真?”
书生依旧看向道人。
“实不相瞒,在下原先是最会除妖的,不过如今有了我家三花娘娘,在下便是第二会除妖的了。”宋游如实答道。
“既是如此,徐某倒可以给先生指一条路。”
书生看向宋游和女童,若有所思:
“徐某有个远亲在城内,也是扶摇县的一个大家。听说今年以来宅中闹了不少怪邪之事,请了不少民间先生来看,然而不仅作用不大,反倒怪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闹得宅中十分不安宁。徐某只是他们八竿子勉强打得着的一个远亲,却承蒙他们资助读书,心中十分感激,听闻这等善人却逢此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