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消耗已经从最开始的900点下降到了780点,幅度虽然算不上太大,但这只是单项成果的收益。
距离east前期工程建设完成还有接近4个月的时间,在这四个月里,火绒小组继续取得新的进展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这么说起来,自己手里的源点数据又有富余了?
本来想着300多点花到yls-1000上以后,自己可能要面临一段时间的紧缩期,否则就要面临线圈建设完成之后第一壁技术青黄不接的窘境。
但按照现在的源点增长速度来看,好像情况也没有那么紧张啊?
想到这里,陈念的脑子又活了。
以前有个实验说的好,一个看上去已经被石子装满的杯子,挤一挤还能再装点沙子。
沙子装满了,挤一挤还能装点水。
现在他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看上去大头都要投入在关键的核聚变项目上,但溜溜缝,总还是能有点富余的。
不过,现在这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方向倒成了问题。
投入要小,见效要快,还得是能弥补一部分关键差距的。
琢磨了片刻之后,陈念突然冒出来个想法:
不如,给陆军搞批新装备?
是的,这都几年的时间了,空军海军二炮都换了一大批关键性装备了,陆军呢?
除了最开始的火箭炮和后面的直升机以外,真的没有太多杀手级的装备。
明年马上要试车的99a,还是他们自己一点一点研发出来的。
唯一算有所安慰的,就是直升机项目了。
但由于后期投入的不足,这个项目也在搞出直-30、武直-30的工程试验机之后陷入了停滞。
很显然,这两款直升机要运用到实战中,还有相当的一段路要走。
想到这里,陈念不由得有些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