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防止过度疲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战场中,对士兵的耐力需求更大。
3.受兵制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因为时势的不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兵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一直都有闲时为兵,忙时为农的农兵结合兵制,例如武则天时期的团结兵制、宋代的农兵制和募兵制等。
这样的兵制有两个不利因素。
首先训练有间歇性,仅仅在一段时间(当兵的时候)得到训练,训练有时效性,不利于训练成果的巩固。其次是募兵制招募的大都是流民与老弱残兵,士兵素质不能保证。
而力量训练都是要在一定的耐力训练上进行的,这时候连耐力训练的效果都有一定的时效性,更别说力量训练了。
所以说由于受古代兵制和士兵素质等因素影响,又加上缺乏合理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为了应对作战需求,耐力训练要比力量训练更有效果。
而现代士兵的训练则主要体现在服从性,体能训练,器械训练,与心理素质训练。
总体上也是差不多的。
李明知道缺点的情况下,自然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他人虽然不在这里,但是有四个追随者在,这七天时间对这三百个士兵的情况已经做到了心里有数。
幸好的是,由于李明之前立下的功劳,他在整个军队之中如今都已经非常有名,而且这一次战斗又是皇帝特许安排的,想要带给匈奴危机感,挑选的士兵素质也很好,并没有出现不听命令阳奉阴违等情况。
因此,李明对这个军队掌控的还算好上手,而这也加快了他总体的对士兵的训练进程。
再接下来,就是加强服从性训练,和科学的食物营养搭配作息训练规律,与力量增强训练,增强每个士兵的挥击能力。
幸好的是,大乾地大物博,并不缺食物,且当代皇帝有心功业,对士兵的营养供应的很充分。
而这,也是大乾部队战斗力保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