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听陛下讲授新领悟的人理大道,同僚们也都相互议论印证,岂能猜不出来?”
“陛下又领悟了什么?”
“阶层、汉夷、赵宋就有的工商皆本、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真正含义……”严嵩唏嘘着,“很多很多,细细再对你讲吧。总之,君臣都细细剖解过为何历朝历代都逃不过国祚不永,真正的出路在哪里,还有走向天下大同应该有几步……”
“……陛下不只是想开疆拓土,竟真想着天下大同?”
严嵩脸上也不免泛出一些异样的激动:“确实深受启发,像是能摸到一点影子了。陛下如此重视礼交、文教,原来多年前就已经有模糊的想法。”
天下大同的功绩,十六岁的少年遭不住,六十岁的重臣更遭不住。
“那总共有几步?”
严世蕃不免问了出来,严嵩闻言才古怪地沉默了片刻。
“爹?”
严嵩竟然望了望窗外,而后才小声说道:“第一步,让外藩国主都成为虚君,效仿大明行参策、国务殿之制……”
严世蕃呆了呆,然后才明白老爹为什么这个反应。
他哆嗦了一下:“这是陛下亲口说的?”
“大明不能一样!”严嵩立刻找补,然后紧紧闭住了嘴。
至少……现在不能这样吧?
但将来呢?
严嵩觉得,陛下应该是还另有想法的,现在还没说。
但难道陛下心目中的国祚永久,是让天家舍弃更多?
……
在这日复一日的讲议过程当中,众臣心头其实都萦绕着这样的疑问。
“大逆不道”的是皇帝本人,对此,他们能说什么?
根本就不敢触及这个问题。
但皇帝说的就是让大明的文字、度量衡、钱币、律法、各行各业的标准乃至于制度都先推行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