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明 > 第393章、起驾,出塞!

第393章、起驾,出塞!(4 / 8)

回去了?”

“回去!上头早就吩咐过了,鞑子如果准备撤走,是最重要的消息,我们可以不用再到这里盯着。剩下的,只交给墩哨军就行,无损大局。”

这支小队感到很振奋,每天在这鞑子腹地想办法绕过他们哨兵的巡逻,还要窥视鞑子后方的动静,这并不容易。

如果没有望远镜,很难提前发现远处的骑兵,然后躲藏起来。

如果避不开,或者说猎杀一些野兽果腹不顺利,他们还必须铤而走险,找鞑子大本营附近落单的牧民。

一个半月的任务期,有些运气好的小队,能够全须全尾地回去休整、替换;运气不好的,总会折一点人手。有的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躲藏地生火烤肉,有的是放松警惕被鞑子哨骑碰到了。

现在有了收获,他们并不贪功、犹豫,而是立刻选择撤回。

此时此刻,就像俺答当初决定迁徙后就冒出来了拼命把消息送回大明的外厂探子,另外的特勤小队和河套一带的外厂探子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在五日后,最先抵达的消息到了唐顺之那里。

他还在等,要等更多的消息进行佐证。

“若是真的,这可不明智啊。”唐顺之喃喃自语,“等到现在,是想等黄河结冰?”

已经来了三边快四年,唐顺之自然早就熟知这里的气候。

黄河在河套这里连拐四个大弯,将陕、晋黄土高原分开,一路呼啸,势不可挡。经过千万年坚韧执著的冲刷,在莽莽黄土原上拉开了一道的巨大深邃的峡谷。

因为黄河的分隔,而除了关中之外,这一带又山峦耸立,所以山西与陕西之间的这一段黄河上其实渡口颇多。但眼下,这下渡口绝大部分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过了偏头关附近的河曲古渡,蒙古控制的范围之内,还有两处好的渡口。

一个地方,位于贺兰山东北方向,黄河拐第二个大弯的后套西面,那里叫做磴口。黄河流到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