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厚熜反倒笑了笑:“露布之时虽夸了些功,毕竟是一场大胜。能大胜,便是好事。卿等所虑朕知道,一则大同镇更不可轻动,二则钱粮要备妥负担不小。北虏之患本就避不过,既然如此,莫若携胜备战,再打一拳。这一拳打完,至少要让我大明北疆安稳十年才是!”
“……安稳十年?”
杨一清脑壳痛,那得怎样一场大胜?那得是多大一场战事?
“钱粮是必定要先着手准备的,此外更重要的,是战略。”朱厚熜沉吟了一下,而后还是下定了决心抬起头:“朕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卿等共同参详一二!”
……
忙碌完了演习一事的唐顺之清闲了一些。
朔州虏敌退去了,兵部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
像一年前一样,这次他是真正在开始备考了——明年二月的制科。
现如今,第一关是进卷。
按要求,今年腊月十五之前就要完成进卷。
到腊月底时,哪些人能入京参加策试就会通知出去。二月十六策试后,再过关的便参加御试。
唐顺之的策论自然早就备好了,可是参与完演习、知道了朔州边情和如今的战果,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换掉其中一篇。
有身处兵部职方司的方便,唐顺之是能了解诸多北元那边的形势和边防布置的。
但是显然还不够。
因此他想到了陆炳,在中了武进士之后,他也到了密云那边。
唐顺之留意到过,陆炳在参与朔州战局议论时有说出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北元情势。
于是他在放值后邀来了陆炳,在席间直接问:“你到底是什么身份?杨总参和大司马早就知道你。”
今非昔比,陆炳已经有了武进士的出身,而且是正榜十七、殿试十三。
因此他呲牙笑道:“我和陛下一起长大的,家慈是陛下乳母。”
唐顺之不禁呆了呆。
猜到了陆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