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朕只是有感而发,边镇之难,朕自知晓。有王宪在宣大,且等军情奏报到了再说吧。把殿门关上,继续议这一轮诸省军屯改制和这一批武将之任用吧。”
武举会试正副榜共一百零八人,入京参与大比的中坚勇将近百,他们都是进入了皇帝视线的人,而且分为有军伍指挥经验与没有经验两个梯队。
现在,武状元俞大猷正被议论着,因为十二月初一的《明报》刊载了武举殿试的最终结果。
这是大明第一个有正经武状元头衔的猛将,而鞑子寇边的消息也已经在京城传开。
“依我看,还是京营闹什么演习、朝廷选什么武状元,这才让鞑子觉得咱们是准备打他们了。”
“无稽之谈!无耻之尤!前些年没这些,鞑子就没寇边吗?武举开殿试、京营练兵,这都是陛下旨意。阁下不必拐弯抹角,不妨把话说清楚。”
“……只是可怜山西百姓罢了。”
俞大猷正冒着雪,前去王慎中家里。
他高中武状元之后,没有像有些人一样回乡。这些天来,靖国公、咸宁侯、襄城伯等勋臣之家都多有请帖,俞大猷陡然就站到了舞台中心,推脱不得。
如今心中疑惑不少,而王慎中在御书房中时常与皇帝见面,今日更是约了林希元、龚用卿等同乡一起,俞大猷是想要去请教一下的。
那天武英殿赐宴后,皇帝在养心殿里对他说的话,俞大猷还不是全然明白。
行至半路,就听到街边茶肆里有人这样争论。
知道他名字的很多,认识他的人很少。
俞大猷还没正式授职,他只带着他那“亲卫”包正川。
这段时间随着俞大猷出入公侯府邸,包正川走路时胸膛挺得越来越高。
追随的是前途无量的武状元,这让他如何不骄傲?
“将军,不用理那些蠢货。”包正川不屑地看了一眼有些说着“那秀才公武状元莫非要之乎者也退敌”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