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草民们辛苦,这采买价格是不是……”
“本督在广东多年,当本督不懂吗?”吴廷举淡淡地瞥了瞥他们,“如今诸省有多少商人都是从广东市舶司所需中行商牟利?只要你们需要,自有人运来发卖。只需数月,就不再缺了。这价格,都是与你们议过的公道价。此举为陛下惠民实事,你们若用心办好,且不说本督推举你们一人为省乡贤;年底叙功上去,陛下龙颜大悦,一个封赏诰命下来,那是些许银钱买得来的?”
说罢更是语重心长:“大明可并非只有我广东佛山铁业兴盛。如此良机,你们若错过了,将来这桩朝廷采买的大生意,可就落到别处了。这铁农具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如今发卖官田,百姓田更多,劲更足,这铁农具只会越用越多,总会有钝至不可用的。反倒是铁锅,一口得用上多少年?”
广东的新法基础已经很不错,吴廷举再接手张孚敬留下的底子,只是不能对他们说将来可能还有经略南洋之时的大量前线军需。
但不管怎么样,让这广东铁业有更大、更好的基础和规模,就将是吴廷举的一大功劳。
在浙江,严嵩则陷入过数日的情绪低落,毕竟传旨之人语气虽委婉,严嵩还是听出了皇帝的一点敲打之意。
什么来日方长?一步慢步步慢,再过两年,他可就五十了。
任何事要建功,总需要时日来培养。
等朝廷议定是不是在浙江重开市舶司,他严嵩就要到浙江满三年了。
三年之间,难道就凭一个无过便有功,便想能回到京城,再坐回国策殿当中?
可是陛下虽然敲打了他,但留京的管家却又来信说,陛下还亲自降下口谕勉励了自己那儿子,恩宠丝毫未减的模样。
严嵩低落了数日之后,就去信徐阶与杨廷和。
既然不能尽快在浙江重设市舶司这件事上建功,那就参与到杨廷和南下所肩负的长远大局里吧。
南京城里,已经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