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策殿。在一天五个时辰的考试时间里,要完成一共五篇策论。
这一场也通过了,就是御试。皇帝将只出一题,但必须在乾清宫内当面完成。完成后,还有奏对环节。皇帝当面询以三问,要立即对答。
山东左布政使喃喃说道:“这伯爵……可不好拿到……”
要得到应试资格,这说明被推荐的人有不错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少能得到三个正四品大员的欣赏。
能过了进卷这一关,说明他们也不是全靠人际交往能力。推荐人堂堂正四品以上,总不能胡乱推荐亲信之人在皇帝面前打自己的脸。
而策试,直接便是如今大明最重要的二十四个重臣一起考。能过这一关,哪怕最后一关过不了,那也将是得到至少数个参策的欣赏,将来官运亨通不在话下。
最后一关御试,既答策题,又要奏对。摘魁封伯倒在其次,天子青眼有加是一定的,将来文者宰辅、武者进侯封公世袭都只待再立新功。
“……青云之梯!”参政看到的却是机会。
两人都不具备应试资格了,但却有推荐资格。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随后目光都亮了亮,并且多了一些感慨。
“新法推行,知县以下若想登上这青云之梯,今年岂敢怠慢?”参政啧啧有声,“效死命的时候到了!”
推行新法的责任首先压在各省大员的头上,而地方府县,如果没有进取之心,那么敷衍从事、尽量少得罪人是一定的。
但是先得到正四品大员的青睐,再得到参策的青睐,甚至可能一飞冲天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诸省大员手里又有了一个新的工具:好不好好干?不推荐你哦!
如果把今年新法推行政绩和陛下关心的实事落实情况作为抓手,那么推荐上去的人哪怕过不了第一关,那也有功!
“妙啊。”左布政使突然思路打开,心情舒畅。
自己能推荐的两人,一个作为种子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