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另一个重磅消息:武举将开殿试。
武举也终于有了殿试,武状元和武进士们的待遇也大大提高。
首先是考法:武举考试重武轻文,谋略,到兵学院再进修。以后定例每三年九月举办会试、十月举办殿试。
其次是授职:以京营将官身份,在皇明大学院兵学院学习、练兵三年,而后可从正五品千户起到正四品指挥使不等授职。
最后是待遇:俸禄提高不说,往日的兵部赐宴,改成了天子于武英殿赐宴。
军务会议针对皇帝给出的大课题,交出来的第一个答卷是储备将才。
但更多知情的人还明白:这个举措也有应对地方卫所改制隐患的用意。
武英殿内,顾仕隆正在传授经验:“地方卫所,情形如何诸位皆知。今年此举,首重在于由五府督办各都司卫所,分化将卒。以武举一事为准绳,为改制铺路。”
有了这个新规矩,普通军户出身的军卒是欢迎的。只讲武艺,出头机会自然大增。
但这个新规矩的后续,现在还没公布,只在军务会议上作为机密被知晓。
那就是:各军中上层军官,将来都至少必须有武举人身份。世袭之武将若无武举人身份,官职降等世袭。
那些生下来就是中层军官的,只怕大多不乐意这新规矩。想改地方卫所为募兵,本就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将来官职怎么世袭也与武举身份挂钩,这是逼着他们名副其实,但真正名副其实的有几个?
另外,如今在武将体系里占据着大量高级军官职位的勋臣之后,又该怎么样?
杨一清开了口:“我在边镇这几年,看得越发清楚。且不论陛下经略南洋之志,十年、二十年之间,北虏必定还有大举南侵之时。如今边镇之将多不堪用,地方诸将更不用说了。国务大臣既立,民政之事已不是大难题,后面这三年,军政更重要!如今有十八企业,勋臣之后可军可商。靖国公,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