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明 > 第275章、旧人退,新人进

第275章、旧人退,新人进(4 / 9)

有一批翰林学士最近消失了,基本都留宿于宫中的待诏房。

内阁大学士们清楚,他们在与司礼监一同准备这次规模扩大的国策会议。

杨廷和更加清楚,他准备请辞所放弃的,是怎样一份特别的权力与荣誉。

所以他知道,当这个头再被打开之后,这个朝廷中枢的改制才会再也不可能重归如今。

毕竟,文臣之中将有一个、也是唯独一个至高的荣耀。

没人敢在大明重新提起宰辅之事,除了皇帝本人。

……

在朱元璋废掉宰相之职后,他为了防止相权与君权的相争,定下了祖训。

而后他的子孙做不到他那么工作狂,内阁大学士经过了一代代的演变,最终也在明朝中后期成为了实质上的宰辅。

这东西是免不了的。

治理如此大一个帝国,皇帝与他的臣僚,是必须做好分工的。

朱厚熜重提此事,既是对臣子的尊重,也是为了把重心放到更重要的三个领域:思想工作、军事工作、科技工作。

至于这个时代里的政务,这个时代的臣子比他更专业。

这一回,朱厚熜放下了一些权,只将三个东西抓得更牢:武力、人事、财源。

那十六家“国企”虽有一些还有原来各部的“股份”,但已经会有一个专门的主管部门。这个将独设出来的部门,自然将由皇帝的亲信来管。

改造中的武英殿,也将筹备新的军事方面最高的决策与参谋机构,以帮助朱厚熜更好地掌握大明的军事力量。

而所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本就需要皇帝的亲自认可与任命。

当然,高官也都是从下面一步步走上来、一路需要各种人推举的。

大明的这个总理国务大臣,将来的权力依旧不是如今的内阁首辅可比。

但朱厚熜不吝于去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尝试激发一下大明的活力与潜力,大明本就有早已存在多年的职业文官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