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明 > 第238章、那可是张杀头啊

第238章、那可是张杀头啊(4 / 8)

贤经典,学之何用?”

国子监里,监生们是最不安的。

明年乡试、后年会试,他们这些已经读了多年圣贤书的人怎么去应对?

孔哲文和出自诸多先贤的后世子孙们成为了不少人拉着“热心争论”的主要对象。

他也确实愤愤不平。

这只是在国子监里,发表一点看法没问题吧?

“历朝历代皆遵圣贤之学,纵有乱世,也有诸多治世、盛世!由此观之,此非圣贤之学之误,而是在朝之人未能明其义、用其法!”

孔哲文这番话引起一阵叫好,虽然这话有点危险。

说完这些话,孔哲文的心跳也有点加速。

就只差指名道姓地说如今在位的君臣不遵旧法、要引来乱世了。

“还有那皇明大学院!”一个监生说道,“你们还记得陛下对张孚敬的恩旨吗?所荫一子,是入皇明大学院!难道国子监将来会不复存在吗?”

这句话可就更能引起大部分国子监生的共鸣了。

自隋朝起,国子监就是国家最高的官学。洪武年间,国子监的地位也奇高无比,一度出现过科举高中者一大半出自国子监的盛况。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曾有近万学子,盛况空前。

但自从后来开了“生员纳米百石以上入国子监”的先例后,国子监的影响力确实在越来越低。

如今,国子监内更是良莠不齐。既有会试落选的举人经翰林院选拔后择优送进来的举监,还有贡监和夷生。

这贡监里,又分为岁贡、选贡、恩贡、纳贡。岁贡、选贡一般还有点水平,但恩荫和纳贡进来的监生和来自地方土官甚至外国的夷生,那基本都只是在这里混个出身。

“依我看,如今为新法,什么都乱了套!诸位,陛下既令礼部集议夫子祀典,我等坐监日诵圣贤经典,何不一同上书陛下,一抒己见?”

“所得对!尊师重道,正要自我辈始!”

孔哲文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