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听说过这个词。似乎就是我们那边发源的,用来形容文学形式的。”乔锋解释道:“这是因为,罗马时代的知识失传严重。早期的学者和作家们,对于罗马时代的语言,有不少误解。”
“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和现在一样,拉丁语只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在政府公文和正式典籍之类的地方,才会使用。在各地,人们还是用自己家乡的语言,进行创作的。这些语言属于罗马帝国的方言,但又不是官方认定的拉丁语,所以被统称为‘罗马的语言’,就是所谓‘罗曼语’了。”
“这其实也没错。”郭康告诉他:“拉丁语的扩散确实很慢,而且在帝国境内大部分地方,也确实没有取代当地语言。毕竟没有汉字作为支撑,和中原那边,差距还是挺大的。”
“他们主要是在具体问题上,认知有不少偏差。”乔锋说:“比如但丁就一直坚信,维吉尔的母语是伦巴第语,而伦巴第语也是罗马语言的一种。所以,维吉尔的作品,也可以归入‘罗曼语作品’的范畴。”
“说实话,我自己也是接触到了罗马这边直接得到的资料,才意识到这个错误。那时候的人,估计是真的不了解吧。”
“可能也是下意识想要抬高自己吧。”郭康想了想,说:“伦巴第语其实是蛮族的语言,虽然也受到了罗马人很大影响,但‘血统’确实不一样。”
“不过,所谓‘蛮族’,原意就是说的话不同的人。当代人肯定不想承认自己说的是蛮子话,所以就得各种攀附,论证自己的语言本来就是罗马语言,自己也早就是罗马人了。我看法国人那边,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思路,估计大家都在这么想吧。”
“是的。”乔锋点点头:“不过,已经形成的概念,哪怕大家发现了问题,也不太好改正回来了。在我们那边的语言里,这些‘罗曼风格作品’,指的就是古典时代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史诗之类,比如刚才说的,维吉尔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