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完美的商人是钱财的奴隶(求月票)

第二百七十五章 完美的商人是钱财的奴隶(求月票)(3 / 4)

805至1815年的十年间,美国就像中国出口了2270万美元的金银,而同期输往中国的货物只有1000万美元,并且几乎都是农作物、矿物等低端产品。

再加上当时,美国是被法国引荐给清朝的(路易十六与美国和清朝的关系都很好),清朝甚至长期认为,美国是法国的附庸,是专门给法国提供原料的一个非洲国家。

相比英国商品,美国的纺织品更加低劣,以至于到了1850年,美国领事还在给国内诉苦,说大批美国布料在港口积压,根本卖不上价钱。

所以,这样就有个很反常识的结论:血汗工厂的生产效率其实很低。哪怕江南工匠的待遇远高于英格兰工人,依然没有在成本上明显落下风。这种强行降低人力成本的思路,虽然符合最简单直接的思维,但和其他很多“常识”一样,并不是正确的。

“这么说来,我们其实也可以在奴工工厂之中,也保留晋升渠道。”想到着,郭康又补充道:“平时别逼的太紧,再有了激励,会比单纯驱使奴隶要更高效。”

“哪怕英格兰奴隶?”狄奥多拉疑惑地说。

“哪怕是英格兰的。”郭康肯定地点点头。

19世纪初的英国人欧文,做过一个实验。他在美国购置了一块地,试图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聚落。在聚落中,有一座工厂,按照欧文的设想,人们每天只在这里工作10个小时。而同时代的其他工厂,这个时间可能都没什么上限。

由于设计过于理想化,乌托邦聚落最终失败。但唯独这个工厂,不但运行了下来,还赚钱了。这让当时的人们十分意外。也是在这次发现的基础上,欧文继续实验,由此产生了八小时工作制的理念。

“这个结论有点奇怪。”狄奥多拉坦言:“如果降低工作时间反而提高了整体效率,为什么所有商人都喜欢让雇工多干活?”

“因为这个结论是通过科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