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仁会心一笑。
玻璃柜中,复原了一个潜水员全副武装,正在进行水下作业的场景。
何其熟悉!
走出“第四章节‘出水’”,前方豁然开朗。仔细一看,是借了馆外落地玻璃透过来的光。
当然,场地空旷、光照充足,也是重要的原因。
只见,左边的展线,先用几个玻璃展柜,陈列了一些出水瓷器,配以“无少隙地——各种奇物包装方式”的背景文字;再放置了一艘长长的船体剖面模型,里面置着众多的出水瓷器。
右边则是郭超仁此行最关注的一个区域,“‘南海一号’保护发掘现场”。
这个保护现场,在多年前被称为“水晶宫”。
如今,透过连排的巨幅玻璃门,能看到已经加固好的残船,安放在室内。
四周的一应器械,仍如当初一般设置,像兵士一样,护卫着他们的“王”。
郭超仁想起新闻里,沉箱包裹着沉船,被拖进“水晶宫”的一幕,便问:“我记得,当时博物馆和海滩之间,还专门留了空间,让沉船能顺利拖进来”。
“是的,当时博物馆也没有完全修好,周围的配套措施都还没完善。残船拖进来之后,水晶宫里在进行发掘研究,水晶宫外同步动工,用浪花纹饰的玻璃来封楼。”
所谓“水晶”,指的就是拱形的巨幅的玻璃门窗。不过,在建筑领域,“水晶宫”一称,却有一个来历。
任燃、郭超仁并非设计从业人员,对此并不了解,经萧方一说,才知“水晶宫”这个称法,是来自19世纪的首届世博会。
19世纪的前半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1851年,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及其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准备组织首届国际工业产品博览会。
博览会的选址,是在伦敦海德公园里。由于是首届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