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方笑了笑:“所以,那时在你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做水下考古研究的种子?”
“是的,”郭超仁如实回答,“再加上,我爸和祖辈们做的工作,都和江海有关,我也很自然地有一种,怎么说呢,‘向海而活’的理想吧。”
萧方抿唇一笑:“巧了,我也是。我就是本地人,大学特意读了文博专业,为的就是以后回到家乡,能进这家博物馆。总算不负所望吧!”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我比你大一点,我大概是十三岁时,亲眼目睹‘南海一号’被拖进水晶宫的。真的很震撼!”
理想照进现实,这样的人活得很幸福,郭超仁心想,他是,任燃是,萧方也是。
说话间,萧方已带他们走到了“海上敦煌在阳江”的门口。
萧方语气突然沉重起来:“黄伟宗先生,是2024年1月21日逝世的,享年89岁。现在已经是五周年了。”
在生前,黄伟宗先生,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文化界的名人,硕果累累,曾得到“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荣誉称号。
带着任燃、郭超仁进展厅,萧方介绍道:“2003年9月,时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开发研究组组长的黄伟宗先生,带领专家组一行人,来阳江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他提出了说法‘海上敦煌在阳江’的说法。‘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众多的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现,都能证明,阳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少是一个中转站。
“在博物馆选址的时候,黄伟宗先生也曾亲自参与,并编著《海上敦煌在阳江》一书。黄先生认为,‘南海一号’必须留在当地,进行保护和陈列展览。他的观点得到全国各级各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同,最后,‘南海一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