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过重装的骑兵。
可在蒙古人的实战中,重装骑兵并不多见。道理很容易明白。在马上作战,不能不顾及战马的负荷,所以蒙古骑兵的鞍具大多比较轻巧。
翻查《武备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资料:“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过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平。故折旋而膊不伤。蹬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蹬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断烂;阔一瑜一寸,长不逮四聪,故立马转身至顺。”
好了,既然鞍具已经精简了重量,那么盔甲就不用“太客气”了,毕竟是贴身所穿的。
这里有一张,盔甲的文物图片。很明显,盔甲以皮革为主,以铁片铁条为辅。盔甲,具体有人甲、马甲这两种。
细分下来,人甲有柳叶甲、罗圈甲等类型。马甲则把战马考虑进去,五块甲片分别负责保护马匹的额头、前胸、两侧、后臀。
在中原政权的战场上,对盾牌的依赖性很强。相对来说,这种防御性质的装备,蒙古骑兵很少。一般来说,他们会在攻城之时,才使用一种用柳条、小树枝编的简易盾牌。
当然,时移世易。到蒙古人征服中原之后,也设置了步兵。步兵一般由汉军充任,盾牌就成了必须之物,旁牌、团牌、铁团牌、拐子木牌、叠盾等盾牌,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图片展示的是一张叠盾,这种盾牌“张则为盾,敛则合而易持”,原理和可以开和的雨伞比较相近。
说完了冷兵器,我们再来说说热兵器。很多学者认为,从文献和实物看来,宋金时期是冷兵器向热兵器的一个过渡,超仁也有同感。
请看图片,这是一枚球形弹丸,石制的。在“长江口四号”遗址中,我们挖出了很多铅弹。
作为火器中的弹丸,石制、铅制、铁制都是有的。一开始,填装火药发射弹丸的容器,是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