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加以渲染,说有1000船之多,“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的民谣,也流传至今,引人遐想。
因为以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更没有水下考古学,很多人对这段传说持怀疑态度。
谁曾想,因为有了考古学的科学探索,有一天,传说被证实为历史。
2016年至2021年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对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用来形容“张献忠沉银遗址”项目的开头,再合适不过。
由于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所在的河道,长2公里,宽500米,遗址面积约有100万平方米,所以在考古发掘的开始,对文物富集区进行精准划定,成了一个大难题。
毕竟,几百年过去了,在工业生产飞速发展的当代,河流中积聚了不少金属垃圾,常规的金属探测仪器,势必会受到强烈的干扰,很难判断出沉银的具体位置。
换句话说,若按传统的调查方法,考古团队只能得出大致埋藏区域,很难对其精准定位。
所以,方法不能常规,手段必须改进。在高新技术的加持下,考古团队采用了电阻率成像技术、高精度磁法等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相关河道做了一遍筛查。
考古团队先通过3d模型,摸清砂石下的河道情况;再通过水力学试验,得出文物被冲刷后产生位移的规律,并以此规律来对文物富集区进行精准划定,绘制出一幅3d宝藏图。
遗址范围和重点发掘区域搜寻范围,最终集中在70万平方米内,后期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且不说江水浑浊,水下能见度极低,单说岷江的水流速度,就够喝一壶的。在这种水流速度下,考古队员很难站稳,更不用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