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到了疑点区域,再是牵着入水绳,抱着一只价格死贵的机器鱼,全副武装地潜入江中。
江中的能见度很低,郭超仁和耿岳虽已培养出默契,但压根看不清对方的手势。好在,沉船位置并不低,他们很顺利地摸到了一张不太完整的渔网。
人眼看不清的地方,机器鱼能辅助完成工作。
早在2004年 8月,由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相研发的spc-ii机器鱼,就曾在福建东山冬古湾古沉船遗址,进行了首次水下考古试验。
顾名思义,机器鱼是一种仿生潜器,能辅助考古人进行探摸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水下机器人。比起传统螺旋桨推进潜器,机器鱼的体型较小、游动噪声低、操纵灵活,不仅不会搅浑江水、海水,而且还能完成一定程度的摄像工作。所以,自从机器鱼投入使用后,成为了水下考古队员的好帮手。
这些年来,机器鱼迭代数次,已克服了区域遗漏、重复扫描、单场图像视野小的缺点,如今的机器鱼已能在浊水环境中,有效捕捉片段,形成全景视觉。
就在郭超仁、耿岳潜水探摸之时,坐在江岸大棚下的任燃,正一瞬不瞬地盯着机器鱼摄回的片段。王逸少等人也坐在他身后,紧盯着仪器屏幕。
迭代后的机器鱼的确好用,在面对浊水环境时,依然能较为清晰地捕捉到画面。任燃盯着屏幕,笑着解释:“这是运用了‘增强图像’的技术手段。”
笑着笑着,任燃的神色却突然一变,王逸少等人也微微流露出憾色。
正因为图像足够清晰,富有经验的考古人,都不难看出郭超仁、耿岳探摸的沉船,只是一只很小的打渔船。看那形制,也是近几十年的模样。
没多久,郭超仁、耿岳拱出水面,收回入水绳,相携而归。
按工作流程,如果确认沉船遗址靠谱,考古队员不会收回入水绳。众人一看便知究竟,心里都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