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良将难求,如大将军,冠军侯这等不世出的将领,更是少之又少。
朕得之,心中之喜,夫子可能体会?
空有良将而不用,便如良机在前而不把握。
国事朕已在调整,但眼下匈奴新败,正值开疆拓土,横扫四夷之时,若错失良机,才是悔之晚矣。
相关战事,朕和大将军,郎中令多次推演,都觉得忍一时之艰,便是朕节衣缩食,也该打,要打,断然不容四夷抬头,夫子以为然否?”
董仲舒叹道:“冠军侯屡战皆胜,臣亦见之。
而匈奴等部狼子野心,只要稍有喘息,必会再来寇边臣亦知道。
臣近日常有反思,冠军侯所言并非没有道理,那就打吧。”
哎?
皇帝怔了下,你这前半段还一副要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朕的口吻,后半段就急转直下,同意打仗了?
转的这么快是什么原因?
董仲舒:“老臣曾几次犹豫,想力阻兵事,但这几日想了又想,打就打吧。
不过臣以为,必须要设置严格的监察制度,防止用兵消耗过大,将银钱都用来打仗。”
皇帝隐约明白了董仲舒的意思。
这老夫子虽然转弯了,但又没全转。
他是打算换种方式。
凭霍去病百战百胜的兵锋战况,且有皇帝大力支持,想拦也拦不住。
若继续拦阻,和皇帝,霍去病的关系日益僵化,只会让事情越来越坏,什么也做不成。
所以董夫子准备换个套路,商量着来。
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大抵是这么个意思。
当然,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经过数月观察,霍去病的不断获胜,提高了董仲舒对打仗的信心,让他改变了初衷。
铁骨铮铮的董夫子,准备当一回墙头草,往皇帝和霍去病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