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集中连片的稻田中。
勤劳的农人已经开始忙起了春耕备耕。
男女老少,打着赤脚,蹚在泥泞的水田里,摆放着秧盘。
有人用簸箕装着饱满的稻谷,用手抓着往秧盘上撒。
也有人跟在后面,用竹扫帚不停地拂扫,让种子播种得更加均匀。
待播种完毕,大家又在秧盘上郁起竹片,弄成一个个拱形,方便覆盖塑料薄膜。
田间地头,大家挥洒着辛勤的汗水,脸上却洋溢着憧憬和喜悦。
[环保小卫士:他们这是在播种吗?感觉好辛苦呀!]
[水星星:现在不是都实现机械化了吗?怎么还要这么多人工呢?]
石毅笑着和村民们打了招呼,这才开始介绍:“大规模机械化耕种,有他的优势,但传统的精耕细作,也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村民们种田,总要衡量一番投入产出。
在做不到规模化、集约化的前提下,用人工精心侍弄庄稼,亩均的收成和效益反而会更高。
“如果种植的面积大了,请人工就不划算了,而且也忙不过来,很容易耽误农时。”
石毅略微介绍了一下两者的区别,顺便卖了个关子:“当然,我们村里也有机械化育秧的,如果大家感兴趣,我有机会也会带大家去看一看。”
从秧田经过,便是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菜田。
勤劳的湖乡农民,是不会让土地闲置的。
刚刚过去的冬天,虽不适合水稻生长,用来种植菜苔、萝卜等耐寒蔬菜,却是正当其时。
红菜苔、白菜苔的收获已经进入尾声,但勤劳的村民仍然在地里忙碌着。
石毅打了声招呼,蹲下身来,从地里薅了一根菜苔:“看,刚刚采摘的菜苔,还带着晶莹的露珠,轻轻一掐,就有汁水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