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想了想,又随口道:“通政使责任至重,也提到正二品吧。大家伙跟朕继续阅卷。”
群臣一怔,好像被什么偷袭了。
通政使原本是正三品的衙门,提升到正二品,那就是和六部平起平坐了?
是这个意思吗?
众人尚且糊涂,徐景昌却是看得明白,好一招见缝插针,朱棣还真是会玩。
通政司从徐景昌到解缙,已经越发成为朱棣掌控朝局的主要抓手,听话能干,专门替天子解决麻烦……不过通政司本身品级不高,徐景昌担任通政使的时候,朱棣给他加了太子太保衔,才能压制六部尚书。
到了解缙这里,也给了太子少保衔,让他和六部尚书平级。
但是谁都看得出来,光是靠给主官加衔,并不能解决问题,解缙还是没法监督各部的进度,毕竟他可没有徐景昌那么雄厚的根基。
没办法,只能把通政使本身的品级提升上来,才能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
这事情放在平时,肯定又要祖制规矩,扯一大堆。
所幸趁着郭资昏倒,群臣胆寒,来个暗度陈仓。
而且朱棣还把左都御史的推荐权留给了朝臣。
朕已经给你们脸了,就别蹬鼻子上脸。
此刻的群臣还真不敢和朱棣硬顶。
就这样,阅卷的后半段,每个人都提心吊胆,不敢有半点出错,生怕走了郭资的老路,成了天子的出气筒。
经过紧张的阅卷工作,殿试结果,终于火热出炉。
这一次朱棣算是手下留情,并没有黜落,因此也造成了大明立国以来,录取最多的一次殿试。
总人数超过了五百,足有五百八十五人。
有趣的是科举的排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三鼎甲。
其中探花郎是恩科会元徐钦。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