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那些无耻的东西,竟然连父皇都骗。不过对自己来说,也是个好事。
纠正父皇错误,完成父皇未竟事业,光大基业……不正是自己的使命吗!
朱棣看了看群臣,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朕已经不承认殿兴有福了,该轮到伱们了。
此时徐景昌没有急着说话……他不急着说话的原因也很简单,学问不够了。为了打这一仗,他临时充电,背了一些东西,接下来再让他长篇大论,甚至担负起推翻殿兴有福论的使命,那就有点难为人了。
此刻文臣之中,也有明白人。
只可惜六部尚书没人愿意出这个头儿,陈瑛倒是有心,可他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够……就在这个关头,通政使解缙向前迈了一步。
“启奏陛下,臣有话说!”
只是这一个举动,所有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而且其中不善的眼神居多……解缙啊解缙!
你这个浓眉大眼的,终于要背叛士林了吗?
只见解缙缓缓道:“陛下,臣遍阅史料,发现太祖皇帝当初接受儒臣建议,推行殿兴有福,也是由于天下初定,还有数百万蒙古人、色目人混居中原。为了安抚人心,收拾局面,让天下尽快安定,休养生息,才提了出来。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天下混一,万姓一家,早已不分彼此。陛下圣睿,继承大统,正是秉持太祖之意,为大明定下万世不拔之基业的关键时刻。所行所为,理当秉持太祖皇帝之意,也要推陈出新,拿出更让人心服的东西。这是臣的一点愚见,还请陛下明察。”
不愧是大才子,这货直接把殿兴有福说成临时措施。
既然是临时的,就可以更改,而且还是为了万世不拔的基业。朱棣想拒绝都不行了。
此刻朝臣们或是恼怒,或是鄙夷,又或是羡慕……总而言之,五味杂陈,看起来宋濂等前辈搞出来的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