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平息战乱,这样不才是对天下万民最有益的么?
城池会一次次易主,就如同他的家乡安邑,曾多次落入秦国手中,但最终又一次被信陵君率领的五国联军夺回,重归魏土。
城池永远是静静地屹立在那里的,但兵丁则是死一个就少一个,只要杀到敌国没有足够的军卒,那便能轻而易举地拿下胜利,借而平定天下,历史上的秦国不也是如此么?
想到这里,张机沉默了。
是啊,历史上的秦国便是如此,所以秦国灭亡了。
杀戮带来的仇恨,让本就没有大一统思想的六国遗民积攒了太多对秦国的仇恨。也只有嬴政这个开创了一统的帝王才能压制住这混乱的局面,但在他死后短短数年,秦国便分崩离析,天下便再次回到了战乱的时代。
所以,若是要建立那万世太平,就不能再加深六国百姓与秦国的仇恨,要在思想上,也做到统一。
这个思想统一,并非后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而是不再以韩、赵、魏、楚、燕、齐、秦等国的国籍,而是认可彼此同为炎黄子孙,认可华夏之称,认可自己为华夏子民的思想统一。
而这,也许才是他作为墨家弟子,应该选择的“尚同”!
所以,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改变秦军“计首授爵”、“尚首功”的习惯和风格,转而兴“义兵”。
“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国邑之交,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奉而题归之,以彰好恶,信与民期,以夺敌资。”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