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择四子燕王朱棣继位。朱棣勇武过人屡立战功,性格为人肖似朱元璋,尤其擅长领兵征战,倘若袭位必能不改祖业,开疆辟土开拓大明江山。二是择长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厚道宽仁亲近文臣,群臣拥戴百姓归心,倘若袭位必能改酷政为文治,利于大明帝国长治久安千秋万代。
朱元璋苦思良久,最后从帝国根本利益出发下旨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继承人,为防骄兵悍将不听文弱君主指挥,指使锦衣卫捏造凉国公蓝玉谋反冤案罗织牵连,挥舞屠刀株杀功臣名将逾万人,导致军营为之一空。
没有统兵宿将如何对付凶狠外敌,自做聪明的朱元璋想出分封诸子屏翼帝国的妙法,一口气封了二十四个藩王,其中燕王、辽王、宁王等九大塞王护卫甲士逾万,常年出征扫北极得军心,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在英明神武的朱元璋眼里,自己煞费苦心帮助朱允炆削除荆棘,诸子分据要地护卫京师,日后朱允炆继位改弦易辙邀买人心,大明帝国自然能够繁荣昌盛万万年。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金陵,建文帝以皇长孙身份顺利袭位,果真如朱元璋预料施行仁政薄赋宽刑,一反明太祖的酷刑严政,锦衣卫更是摒弃不用,极得文臣儒士衷心拥护。
藩王镇守地方桀骜不驯,特别是九大塞王坐拥雄兵成为心腹之患,苦恼不已的建文帝接受齐泰、黄子澄等亲信大臣建议削藩,即位不久寻找借口先后削除周王、齐王、代王等亲王。
燕王朱棣早有夺位野心,见藩王陆续被削担心早晚轮到自己,借口反对削藩起兵靖难“清君侧”,苦战四年攻破金陵夺得皇位,把明太祖亲自选择的帝国继承人赶下台,设立锦衣卫和东缉事厂罗织蔓抄,大明帝国重新回到黑暗恐怖的酷政年代。..??m
建文帝绝望之下纵火焚宫,自此以后下落不明,有的传言已经火焚身亡,有的说是化装出逃流亡海外,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