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周长有十二里一百零三步,城墙高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五尺,脚阔三丈。
北面临汉江,引汉江之水为护城河,环绕四周,平均宽度在百米之上,最宽处甚至可达两百米,甚至可行风帆舟舰。
东面濒临汉水,地势低缓,民居众多,无法用于屯兵建寨。
要想从陆地进攻襄阳,只有从西面和南面两面进攻。
元攻襄阳之战,元军以四面筑堡、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来围攻襄阳,路上便是从西、南两个方向进攻。
在襄阳城西和城南,存在着不少的山峰。
元军的陆军主力,当时正是依托着这些山峰作为据点,环山为营,连山为寨,将整个襄阳城紧紧的围住。
襄阳城外最为重要的山峰分别是万山、紫盖山、岘(xiàn)首山。
这三座山峰通常被人统称在一起,称之为“三岘”。
万山、紫盖山、岘首山,这三座山的海拨都不高。
三岘正好处于上、中、下的地理位置外,都有汉江或檀溪萦绕,
依照地理的分布的位置。
万山在襄阳城西,被称之为上岘。
紫盖山在襄阳城的西南处,处于三山的中央地带,所以被称为中岘。
而岘首山则是处于襄阳城南,因此被称之为下岘。
万山、紫盖山、岘首山三山,与周围其余的数十座大小山头,组成山脉。
从襄阳城西至西南,再到南面,最终抵达汉水,与汉水一起将襄阳包围在中央的位置。
一般来说,守城方兵力只要富余,都会在这三山设置阵地,与襄阳城遥相呼应。
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南方安全的情况。
而如今的献军自然是没有这个条件。
他们只是占据了襄阳一座孤城,兵力也没有富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