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风起明末 > 第一百二十四章:将计就计

第一百二十四章:将计就计(4 / 8)

就是曹文诏他虽然远离大同,但是他麾下的家丁除去少部分是陈胡两氏的子弟之外,更多的家丁还是出身于大同曹氏,同宗同源。

陈望做的只是其他人都在做的事情。

这些属于正常的举措,这样的事情合乎情理,是约定成俗的事情。

虽说陈望是从饥兵之中选兵,而不是从精骑、马军挑选,这一点和其余诸将完全相反。

但洪承畴也读过《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这两本书,他很清楚陈望选兵和练兵法都是学自这一本书。

戚继光没有藏私,将自己对于练兵作战的理解全部都写在了书中。

只是想要全部做到对于为将者却是难上加难。

戚军之练兵法是好,朝中上下将官皆是心中清明。

但是所有人都弃之不用,这又是为什么?

财政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朝廷不可能发放足额的粮饷,他们又如何给底下的军卒发放?

更何况就算是发放足额,都发了下去,他们这些将官又如何去养家丁,去维持富贵的生活?

第二便是因为戚继光练兵法练出来的是公兵,而非是私兵。

如今举国上下各营无不以家丁为主体,其余正兵为协从。

而戚继光所用之练兵法和这样的制度却是相互不容。

对于陈望的选择,洪承畴只是感觉他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没有经历宦海的磨砺,知晓世道的艰难。

练公兵的战力确实是强,正如练兵之法所说,虽有万军却只如一人,如此,方可天下无敌!

然而弊端却是,如果没有本部家丁,在调令下达转移地方,升迁赴任之后根本没有任何的保障,甚至有被架空的风险。

总有人觉得明末之时那些将官都是蠢货,但其实大部分人的心中都犹如明镜一般,只是人在朝中身不由己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