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域篇的末尾写了这么一段话。
此时此刻的诸葛亮,也会注意到通过外部经济手段的运转来减轻内部农户压力的事情吗?
刘备记得,诸葛亮主政蜀中的时候,的确很注重减轻农户压力,他治理蜀中是采取了很多商业手段的。
比如把蜀锦和直百钱挂钩,通过输出通胀维持直百钱的币值,从而减轻了内部剥削维持了内部的基本稳定,这是很了不得的治理手段。
他同样认为这不是诸葛亮天生就能学会的本领。
以诸葛亮在徐州的经历来看,他在徐州本家所学到的东西应该不多,在跟随诸葛玄抵达荆州之前,诸葛亮应该就是在诸葛玄的指导下读书的,而他的叔父诸葛玄并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所以刘备认为诸葛玄应该是为诸葛亮启蒙的启蒙老师,他教会诸葛亮的不多,但是他为诸葛亮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至于能让诸葛亮真正腾飞的缘由,应该是要等他们一家避难到了荆州之后的事情。
诸葛玄是刘表的老部下,通过诸葛玄和刘表的关系,诸葛氏与和荆州大族蔡氏、黄氏、庞氏扯上关系之后,诸葛亮才得以跟随荆州的名师们学到一些真本领,学到了一般人学不到的高端知识。
至于行政治理的政治、经济手段,刘备认为,那应该是诸葛亮加入刘氏集团、在获得一定地位和权力的基础上才得以接触、掌握的,在刘备集团内部,诸葛亮应该也有很多“老师”。
比如诸葛亮在经济上的治理手法,应该就和刘巴这位经济学牛人脱不开关系——但是无论如何,诸葛亮应该都是一个具有强大学习能力的、能够举一反三的高智商天才。
尽管如此,在没有足够的阅历和学习渠道的前提下,刘备认为诸葛亮能够在徐州州学成长为一个知识储备量极高的做题大神已经算是触碰到天花板了。
徐州州学的课程,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