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考的考试,恐怕不单单是一些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了。”
诸葛亮回到宿舍里,关上门,就对诸葛均和孙钟仔细的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此前的那一篇作文,就是围绕着天子定下的大汉国策让吾等展开论述,州考没有这样的内容,选考出现了一道,那么君考很有可能会出现好几道。”
诸葛均和孙钟有些诧异地看了看诸葛亮,而后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仲兄,当真如此?那篇作文我可没有什么底气,这要是全都是类似的题目,这君考我可排不上名次了啊……”
孙钟也皱起了眉头。
“对于朝廷时政之类的事情,我了解的实在是不多,如果此类题目太多的话,对我而言也是很不利的,如果只是问答题,我还有些信心。”
诸葛亮点了点头,对于孙钟的出身限制很是了解。
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的孙钟只是个小城做题家,做题是他擅长的,有标准答案的问答,他一点都不担心,但是因为眼界的缘故,发散思维的时政论述这一块实在不是他所擅长的。
他嘴笨,还有些自卑,在州学里的辩论活动上,他从未上场过,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观众。
“既然如此,我们就趁着这几日的功夫,把我认为可能会考到的内容和你们说一说,如何?”
“太好了!”
诸葛均大喜道:“如果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孙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真的可以吗?孔明,不耽误你的事情吧?”
“还有什么比君考更重要?”
诸葛亮笑道:“指点你们,也是在为我自己的君考做准备,无妨。”
孙钟和诸葛均大喜过望,于是赶快拿出纸笔,准备记笔记。
诸葛亮便把自己从选考的拿到题目所得到的讯息拿出来分析,认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