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希望寄托于楚国,中小诸侯国更是极少主动寻求楚国的保护。
七大战国中,楚国与秦国的附属国最少。
秦国是因为被山东六国封闭在函谷关以西,不可能东出争夺中原附属国。
但秦国在秦穆公时代,就吞灭兼并了几乎所有的西部戎狄部族邦国,没有被化入的草原部族也几乎全部臣服于秦国。
秦国是一个积极向中原文明靠拢的国家,秦孝公的招贤令是面对天下而发。不管中原大国如何蔑视秦国,秦国都始终以中原文明为自居。
但楚国不然,位居中原的楚国对待南部蛮夷部族都不屑一顾,缺乏有效统合。
岭南的百越,楚国就仅仅满足于松散的称臣纳贡,而没有将这支繁衍旺盛人口众多的部族纳入整体国力。大巫也不想让百越神女越女跪倒在东皇面前,小国女不配。
楚国名义上有千万人口,能够动员的兵力却只有数十万,还不如只有数百万人口的赵国可能动员的兵力。
秦国打赵国艰难重重,在艰苦卓绝的长平之战后败北邯郸保卫战,又被李牧连挫锐气。
但打楚国,除了最后项燕的惊鸿一现,就没费什么太大气力。
通过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嬴成蟜还发现,楚国的意识形态很另类。
楚国上层,对中原文明有一种自卑而又不甘屈服的躁动。
时时涌动着一种要求中原文明承认他们、接纳他们的强烈要求,又时时处处与中原文明警惕的保持着一定距离。
如果不被重视,他们就会寻找机会和理由向中原示威,显示力量。
如果中原大国敞开胸怀,他们又会自动退避三舍,害怕被中原同化。
就像是海王,鱼不找生气,鱼太粘还烦。
三百年前楚庄王时,谁都知道楚国的力量尚远远不及中原一个晋国,更不要说众多诸侯的联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