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治理方式——阳城百姓想去哪就去哪,主打一个随心。
始皇帝很不认同,在尊法的他眼中,这种治理方式简直是离经叛道。
关中一切决于法,一部《秦律》涉及所有,无所不包。这和道家的清静无为,放任自流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按理说,法家应该和道家是死对头,而不是和儒家。至少儒法还有共同之处,两者都是制定标准限制民众的治国方式。
之所以道、法两家相安无事,是因为法家压根就没看得上道家。
春秋战国,狼烟遍地,各国专战征伐,打得难分难解。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哪个国家接纳道家清静无为、停止战争的主张,就等于自取灭亡。
自老子创办道家以来,道家从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接纳。在汉初横行天下的道家学说,在秦朝其实是地位极低。
别说和如日中天的法家比,儒、墨、名、纵横等学说哪个都在道家之上。就是部分思想取于老子,在后世已经失传的阴阳学说,都能稳压道家一头。
始皇帝的朝堂上,除了法家独占鳌头。
杂家有相邦吕不韦,名家有上卿姚贾,纵横家有上卿顿弱……
术业有专攻,百家中除了道家,每一家都有能人为朝堂重臣。
而这样一个完全被始皇帝无视的道家,在阳城做了父母官,主管一地。
“崔广有些过了。”
始皇帝忽然道。
他和嬴成蟜穿梭在阳城街道中,已经走了一会了。
他听到周边这些黔首正在议论纷纷,在已经得知来的大队人马是皇帝后,阳城百姓表现出的情绪不是畏惧、惶恐、荣幸、而是始皇帝从未设想过的探求。
“不知秦国皇帝在哪住,咱们去看看。”
“看他做甚,地还没种呢,要去你去。”
“看看皇帝吃什么,喝什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