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支持你们。你大父靠着冲锋陷阵,以战功能铸就甘家辉煌,正是靠商鞅所创的军功爵。”
“商鞅开放武道予天下,我开放文道予天下。你所虑者不是皇兄支持与否,而是你们这些世家子弟从此以后不能再混吃等死。文武两道皆开,你们好日子就到头了。”
二十等军功爵,让秦国的武力值达到最高,且高到一个极其畸形的地步,但这是以放弃文道而达成的。
秦国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秦人一生只做两件事——种田,打仗。
所以秦国的文道一直衰微,完完全全掌握在世家手中。
只有世家子弟才能识文断字,百姓民众基本没有这个可能。
就算有民众撞大运撞到这个可能,例如有百家之人来到秦国授业解惑,百姓民众也不会参与。
因为秦国自上到下以武为重,视文如仇,不是不提倡,而是反对,普通百姓民众识文断字就触犯秦律。
这就导致秦国历代文臣之首都是外来的,如吕不韦,张仪,范雎等。
因为秦国本地没有滋生文道的土壤,这片土地以全国为根基,极容易诞生战无不胜的将军。
以这些世家为根基,想诞生出一个治世之才那是难如登天。
一个班级,睡觉玩耍到毕业就能有一个好工作。
身边的人都在睡觉玩耍,努力学习也不会被看得起。
最后大概率还是和那些睡觉玩耍的同学做一样的工作,那这个班级谁会努力学习呢?
秦国最顶层的文臣,如丞相,九卿这种位子世家子弟难伸手,但是整个秦国可不是只靠丞相,九卿就能运作的。
一个丞相府里面的官职那就有数十,秦国有十多个府。
一个郡官职得有数百,大秦有三十六郡。
这么多的中下层官职,足够这些世家子弟分个痛快。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