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和号称文章第一的吴庸挑战,纷纷钦佩他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人心在不知不觉中向刘三这边靠拢。包括一些淘汰的、过关的士子们皆都纷纷靠拢来,连那五个评判也饶有兴趣的望着现场的两个愤青捻须微笑不已,却并未出声阻拦。
那吴庸一听刘三不打算动粗,心神这稍稍安定了些,止住脚步,又转眼一想见他居然不自量力的向自己挑战,有心让他在众人面前出出丑,好一泄自己心头之恨,阴恻恻的道:“那你打算怎么和我会会呢?诗词歌赋?道德文章?说出来我不欺负你,任你选择。”
刘三哈哈一笑,狂放不羁的扫了一眼全场,指着挂满枝头的灯笼摇头道:“刚才你说这解灯谜乃是雕虫小技,那就用这满院子的灯笼为题如何?在一炷香的时间,解灯谜数量多者为胜,不知犬兄敢不敢迎战呢?”
吴庸哪里听不出他的讽刺之语,料想这灯谜在自己看来也不过是小儿科而已,当下应道:“好,既然有了章程,那得有个评判,我推举五位评判大人担当此次比赛的监督。你可有意见?”
刘三拱手朝众人做了一揖,嘿嘿一笑:“毫无异议!”
说完微微顿了一顿,刘三又道:“为了避免更多的没参加猜谜的士子们怨怼,这些剩余的灯谜先让未猜的才子们各挑选三个,其余的剩下你我再比试如何?”
吴庸听罢哼了哼,轻蔑的看了看眼巴巴的士子们,算是答应。反观这刘三寥寥的几句话却博得了众位才子们的好感,纷纷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刚才他们还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现在倒好。这位其貌不扬的士子给他们留了余地。见到吴庸答应,纷纷攘攘的又跑到树下摘灯。
经过这一折腾,树上的灯笼余下了一百余盏。那些书童们征得五位评判的许可后,全部都摘下来,取出谜面堆积到二人面前。
本来这五个评判乃是临淄郡地面上有名望的大儒博学之士,平常聚集聊天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