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奎乃贫贱出身,他倾尽所能,加之得李隐暗中扶持,终于成为了一道节度使。
有了权势,便想要它可以长久地传袭下去,佘奎一直很向往那些世代簪缨的显赫世家,他想弥补自己贫贱的出身,这也是他锲而不舍求娶长孙氏女郎的原因之一。
同时,佘奎请了学问渊博的士人来为儿女们授业。
年复一年之下,他的长子佘绍,如愿长成了一位品德贵重的端方君子。
这位君子过于端方,他信仰仁者之道,养出了一幅圣人心肠,近乎苛刻地要求着自己以及身边之人,乃至他的父亲。
父子间逐渐出现分歧,佘奎开始厌烦长子的不知变通,竟全然听信了圣贤书中的那些虚假空无之言,半点不懂得真正的立世之本,实在是读书读傻了。
佘绍最仰重之人乃是郑潮郑观沧先生,他仰重对方敢为心中理想抱负不惧世俗看法,即便是叛族杀兄。
佘绍被长孙寂说服了——在他听闻了李隐所行之恶举,而他将这些与恶鬼无异的行径告知父亲,再三劝说跪求父亲回头,父亲却无动于衷,反而以彻底鄙夷厌弃之态待他之后。
佘绍成为了长孙家行事的内应,包括他父亲之死。
但在这个计划中,单凭佘绍还远远不够。
另有一个人,拥有着代替李隐监察大军之权,如要继续行军,佘奎之死必不可能瞒得过他——李琮。
去岁,李隐动身入京之前,李琮被他留在后方清除肖旻大军,以及监察黔中道佘奎的兵马。
但李琮迟迟未能重创肖旻大军,直到李隐即将登基的消息传开,肖旻上表了臣服之意。
这让受挫的李琮如鲠在喉,他唯有奉命先将肖旻大军暂时控制起来。也是那时,他收到了李录的来信。
那是一封极长的信。
李录在信上言明了自己时日无多,将自己这幅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