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结果?
这世道从来不是凭一句是非便能定成败的。
京畿已失,天子与储君仓皇逃至洛阳,而洛阳已被常岁宁把控……
而他们原先的十五万大军,经过这半载的对战,以及一整个寒冬的损耗,如今仅余下了十一万人。
且随着京畿朝廷的崩塌,这十一万人当中也开始出现各自为伍的迹象,天子和储君必然尝试过从洛阳向他们传达指令,可是……他们却从未收到过半片传书诏令。
他们与朝廷之间的往来与关连已悉数被切断了,而他们所剩下的粮草也已不多。
近日来放眼望去,军中已是人人自危,士气一片茫然不安。
寻常士兵惶恐茫然,身为部将也必须开始正视自己的处境。
他们失去了与朝廷的连接,朝廷同时也失去了对他们的掌控,那长久以来如大山般压在上方的军令与君命突然消失不见,立场界限也变得模糊,他们心间便随之出现了一些从前未敢有过的声音——
荣王或有德行道义有损之嫌,可朝廷与天子,当真就是正义无暇的吗?若是,那卞军所到之处何以会人心顷刻溃败?
答案浅显到甚至显得这个问题本身都无比幼稚可笑。
所以真正的答案或许是,谈论道义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道德底线被模糊的乱世中,很多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他们遂放弃了对荣王之德行究竟几分是真几分是假的探究。
李隐在这个时候出现,其中不乏对时机的把握,以及对人心的把控。
李隐未有任何威逼之言,他甚至不曾将这场谈话归为“劝降”,而称之为一场“合作”——他以李家子弟的身份向众部将提议,大局当前,当一致讨伐卞贼,肃清叛乱,迎回天子与储君。
这个足够体面的提议,给足了所有人、甚至包括本质上贪生怕死却又碍于诸